中国小头蛇:详细介绍及图片,揭秘秤杆蛇的秘密

中国小头蛇:详细介绍及图片,揭秘秤杆蛇的秘密

中国小头蛇,俗称秤杆蛇,隶属于游蛇科小头蛇属,是一种无毒蛇类。它们在我国山区和平原地区均有分布,广泛分布于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河南、湖南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省区。由于其独特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,中国小头蛇一直备受关注,并被列入《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、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》。

形态特征

中国小头蛇体型细长,一般体长约半米左右。其头部相对较小,吻部略尖,瞳孔圆形,眼部较为突出。背部鳞片光滑无棱,腹部鳞片有明显的侧棱。

1. 头部特征:

- 吻鳞大,呈三角形,大于鼻间鳞沟,宽大于高,但不呈锥状。
- 鼻间鳞1对,条状倾斜,左右形成八字形。
- 前额鳞1对,楔状,长小于宽,较鼻间鳞大,但沟与鼻间鳞等长。
- 额鳞大,呈六边形,长大于宽,并大于额鳞前缘达吻鳞后缘间的距离,也大于顶鳞沟长。
- 鼻鳞2裂,以前后方向排列,鼻孔开于吻侧的两鼻鳞裂间。
- 颊鳞1,呈方形。
- 眶前鳞1,呈矩形,眶后鳞2,眶上鳞1,无眶下鳞。
- 前颞鳞1,后颞鳞2 (3),均无棱。
- 上唇鳞8,3-2-3式,个别为6或7,成3-2-2式,6枚者以第4和第6枚不切入唇缘,但夹在前后两唇鳞间,7枚者仅第6枚不切人唇缘,但夹在前后两唇鳞间。正常者以第6枚为最大。
- 下唇鳞8(7或9)枚,以第5枚最大,第1至第4枚与前颏鳞相切,具颏沟。

2. 体部特征:

- 脊鳞光滑,为17-17-15行(偶为19-19-15)。
- 腹鳞宽,有侧棱,雄体为176-184枚,雌体为177—189枚。
- 肛鳞完整。
- 尾下鳞双行,雄体57~64对,雌体47~48对。

3. 颜色特征:

- 头背面和侧面,第5至第6枚上唇鳞贯眼到前额鳞和额鳞前缘处,有一黑褐色八字纹。
- 自额鳞后角始,向颈两侧延伸形成一“人”形黑褐纹。
- 上后颞鳞上有一黑褐圆斑,有些个体无或不典型,此斑后下方有一向颈腹延伸的斜纹,有些个体无或不典型。
- 颏下乳白。
- 体背深褐色,有11~15条镶黑边的横纹,横纹延伸到最外背鳞,尾部也有3~4条,各横纹间另有3条黑色隐纹。
- 腹鳞浅褐色,每枚有1~2个黑斑,大部分黑斑位置不一,有些腹鳞无斑,腹鳞两侧有白色的侧棱,前后连成白色纵线。
- 尾下鳞乳白无斑,或仅前段有斑。

生态习性

中国小头蛇主要栖息于山区和平原地区的草丛、灌木丛、田野、树林等环境中,喜欢在潮湿阴凉的地方活动。它们是昼行性动物,白天活动,晚上则躲藏在隐蔽处休息。

中国小头蛇以各种小型动物为食,包括蚯蚓、昆虫、蛙类、蜥蜴等。它们捕食时会利用敏锐的视觉和灵敏的嗅觉来寻找猎物,然后迅速用嘴巴将猎物咬住,并用身体缠绕将其制服。

生殖繁殖

中国小头蛇一般在春季繁殖,卵生。雌蛇在草丛、树根等隐蔽的地方产卵,每次产卵5-10枚。卵为白色,呈长椭圆形,卵壳柔软。幼蛇孵化后,便开始独立生活。

保护现状

中国小头蛇在我国分布范围较广,数量较为丰富,但由于环境污染、栖息地破坏等因素的影响,其种群数量在一些地区有所下降。为了保护中国小头蛇及其生存环境,我国已将中国小头蛇列入《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、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》,禁止非法捕猎和交易。

总结

中国小头蛇是一种无毒蛇类,它在我国的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。了解中国小头蛇的形态特征、生态习性、生殖繁殖和保护现状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这种珍贵的野生动物,维护生态平衡。

本文为原创作品,转发请保留链接:https://77cy.com/xunliankouling/26030.html

相关TAG: 中国小头蛇  秤杆蛇  蛇类  无毒蛇  爬行动物  
上一篇: 杜宾犬价格多少钱一只?迷你杜宾犬价格分析及饲养建议

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