狗狗驱虫多久一次?体内、体外驱虫指南,教你科学驱虫!

狗狗驱虫多久一次?体内、体外驱虫指南,教你科学驱虫!

作为一名负责任的铲屎官,定期为狗狗驱虫是必不可少的。但面对琳琅满目的驱虫药,很多铲屎官都感到困惑:狗狗到底多久驱虫一次?体内、体外驱虫有什么区别?如何选择合适的驱虫药?别担心,这篇文章将带你深入了解狗狗驱虫的知识,助你成为一名合格的“驱虫专家”。

一、狗狗驱虫的重要性

狗狗体内外寄生虫危害很大,它们不仅会给狗狗带来身体上的痛苦,还会传播疾病,严重威胁狗狗的生命健康。常见的寄生虫包括:

体内寄生虫: 蛔虫、绦虫、钩虫等,它们寄生于狗狗的消化道,会造成营养不良、腹泻、呕吐、消瘦等症状。
体外寄生虫: 跳蚤、蜱虫、螨虫等,它们寄生于狗狗的皮肤或毛发上,会造成皮肤瘙痒、红肿、脱毛、过敏等症状,严重时还会传播疾病。

二、体内驱虫和体外驱虫的区别

1. 驱虫时间:

体内驱虫: 通常在狗狗出生后45天左右,以及6个月龄之前,需要每月驱虫一次。6个月龄之后,可以根据狗狗的体质和生活环境,调整驱虫频率。
体外驱虫: 通常在狗狗出生后45天左右即可开始,建议选择温和的驱虫药。市面上常用的体外驱虫药药效一般为一个月,所以建议每月驱虫一次。

2. 驱虫药物:

体内驱虫: 常用的驱虫药有:吡喹酮(主要针对绦虫)、伊维菌素(主要针对线虫)、米尔贝肟(主要针对蛔虫、钩虫、鞭虫)等。
体外驱虫: 常用的驱虫药有:福来恩(主要针对跳蚤、蜱虫)、拜耳(主要针对跳蚤、蜱虫)、驱虫项圈等。

3. 注意事项:

体内驱虫: 驱虫前建议先给狗狗称重,根据体重选择合适的药物剂量。部分药物为大剂量药片,需要严格按体重分割出药物,可将药物混入零食或粮食中饲喂。
体外驱虫: 驱虫时要注意避开狗狗的眼睛、鼻子和嘴巴,避免药物接触到这些部位。驱虫后,建议观察狗狗的反应,如果出现不良反应,要及时就医。

三、狗狗驱虫的注意事项

驱虫药只能杀死成虫,不能杀死虫卵: 因此,需要定期驱虫,一般建议半个月后再驱虫一次,重复3-4次,才能彻底清除体内寄生虫。
狗狗生病状态下不宜驱虫: 如果狗狗生病或体质较差,建议暂时停止驱虫,待狗狗恢复健康后,再进行驱虫。
对部分药物过敏的狗狗,需要选择其他药物: 如果狗狗对某类驱虫药过敏,需要找其他药物代替,最好咨询兽医,选择适合狗狗的药物。
驱虫后没有发现虫子,不代表体内没有虫子: 如果体内虫子数量较少,虫体死亡后会被肠道分解吸收,自然也就看不到了。

四、如何选择合适的驱虫药

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驱虫药: 市面上一些非法生产的驱虫药,不仅无效,还会对狗狗造成伤害。
根据狗狗的品种、年龄、体重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驱虫药: 不同狗狗的体质不同,对药物的敏感程度也不一样,建议咨询兽医,选择适合狗狗的驱虫药。
定期驱虫: 即使没有明显症状,也要定期驱虫,预防寄生虫感染。

五、总结

驱虫是狗狗健康管理的重要一环,定期驱虫不仅可以有效预防寄生虫感染,还能保证狗狗的健康成长。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狗狗驱虫知识,成为一名合格的“驱虫专家”,让你的狗狗远离寄生虫的困扰!

本文为原创作品,转发请保留链接:https://77cy.com/showinfo-3-63773-0.html

上一篇: 狗狗子宫蓄脓的症状:从食欲下降到腹围增大,这些信号不容忽视!

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