狂犬病能治好吗?解读狂犬病的症状、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

狂犬病能治好吗?解读狂犬病的症状、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

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对人畜都有极大的危害。该病毒可感染所有温血动物,但最常见到发病的是犬、猫和人,患病和带毒的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。狂犬病病毒主要存在唾液腺和唾液中,当咬伤或抓伤其他动物时,造成直接接触性传染,使被伤者发病。少数病例可经呼吸道、消化道和新鲜伤口感染发病。

狂犬病的症状表现

狂犬病的潜伏期不定,一般在2~8周,最长的可达数年。临床上表现出来的症状不完全一致,较典型的病例是狂暴型,可分为三个时期,即前驱期、兴奋期和麻痹期。

1. 前驱期

病犬精神沉郁,不听呼唤,有时躲在暗处,行为反常,望空扑咬,喜吃异物。
吞咽食物时颈部伸展,唾液增多,一般持续1~2天。

2. 兴奋期

病犬高度兴奋并狂躁不安,经常攻击人、畜或乱咬自身。
表情惶恐,目光斜视,因咽喉麻痹而流涎,吠声撕哑,见水后更加紧张。
一般持续2~4天。

3. 麻痹期

主要表现为下颂下垂,舌脱出口外,满口流诞,并极度消瘦。
行走摇晃,很快出现后躯及四肢麻痹,卧地不起。
最后因为全身麻痹和衰竭在1~2天后死。

有的病犬则无上述的典型症状,发病后直接进入麻痹状态或兴奋期很短,不易被人所察觉。极少数病例是顿挫型,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,但从其唾液向外排毒,可感染人、畜。

狂犬病的传播途径

狂犬病病毒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:

被患病或带毒动物咬伤或抓伤:这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,病毒通过动物唾液进入人体伤口。
接触动物的唾液或脑组织:例如,被病犬舔舐的伤口或粘膜,或是接触病犬的唾液或脑组织,都有可能感染病毒。
呼吸道传播:极少数情况下,通过吸入病犬的唾液或病毒气溶胶可能感染,但这种途径比较罕见。
消化道传播:极少数情况下,食用被病毒污染的肉类或内脏也可能感染,但这种情况较为少见。

狂犬病的治疗和预防

1. 治疗

狂犬病一旦发病,目前还没有特效药,死亡率几乎为100%。因此,预防狂犬病比治疗更加重要。

2. 预防

接种狂犬病疫苗:接种狂犬病疫苗是预防狂犬病最有效的方法。疫苗可刺激人体产生抗体,在被病毒感染后,可以起到保护作用。建议根据当地防疫部门的规定,定期接种狂犬病疫苗。
伤口处理:如果被动物咬伤或抓伤,应立即进行伤口处理,包括:
用20%的肥皂水和2%的碘酒冲洗伤口,挤出污血。
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伤口,直到伤口清洗干净。
尽早到医院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和狂犬病疫苗。
严格隔离观察,由专人饲养。
远离流浪动物:不要随意接触流浪动物,特别是看起来行为异常的动物。
避免接触野生动物:野生动物携带病毒的可能性比较高,不要随意接触野生动物,尤其是蝙蝠、狐狸、狼等动物。

狂犬病的控制和管理

严格控制狂犬病的流行:对狂犬病流行区要加强管理,控制流浪动物的数量,对犬猫进行免疫接种。
加强宣传教育:提高公众对狂犬病的认识,了解狂犬病的危害、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。
加强医疗救治:加强对狂犬病的诊断和治疗,提高治疗水平。

心得经验总结

狂犬病是可怕的疾病,但只要我们积极预防,就可以有效地降低感染风险。接种狂犬病疫苗、注意个人卫生、远离动物、及时处理伤口,这些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。如果不幸被动物咬伤,一定要及时就医,进行规范的治疗,以防患于未然。

本文为原创作品,转发请保留链接:https://77cy.com/jiankangyanghu/11018.html

上一篇: 注射狂犬疫苗后,这四类食物千万别碰!


搜索